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马陆亭:转型发展将筑实高校分类体系根基

  • 2015-11-19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需要确立部分高校应用型的类型定位和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使命。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构建产业新体系,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近期,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澳门威尼斯人备用网址: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使高校分类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步伐,并将有效增进教育与社会的契合,满足人们的多元成长需求。
    高校模式趋同是一个实践性难题
  “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是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其实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也提出过相关的要求,只不过高等教育大众化快速推进使得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越来越突出。
  过去我们的高等学校也有体系,如“博士授予大学、硕士授予高校、普通本科高校、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高校和其他高校,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地方高校”等,只不过这些分类的层次色彩太浓,致使大家盲目升格、求大求全。
  高校分类问题不是一个纯理论问题,道理大家都明白,关键是实施。为什么高校分类难以形成共识?因为结构是客观的而分类主观的,把复杂的结构进行简单的分类,怎么分好像都不尽人意,看似简单却总难有进展;为什么高校定位难以落实?因为好的标准单一,谁不想更上一层楼,谁不想奔个更高的目标;为什么高校趋同现象必须解决?因为大学已走出象牙塔,高等教育需要融入社会。因此,高等学校需要以自己的特色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
  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功能在不断扩展,高等学校从单一的传统大学模式走向了多样化办学模式,而其中应用型高校的发展最具活力。在发达国家的高校体系中,应用型高校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德国的工业大学和应用科学大学、法国的工程师学校、英国的城市大学和多科技术大学、美国的专门学院等,它们有些还进化成举世闻名的研究型大学或最精英高等教育机构。如果将“创新”比喻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的话,那么“应用”就是维持其良性运行的血液。
    确立应用型高校类型是奠基性的制度安排
  十几年来,围绕高校分类产生过不少的方案设计,但都难以实施。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理念无操作,很好的思想不能转化为现实的制度安排。这次,《指导意见》提出要坚持顶层设计、制定应用型高校的设置标准和评估标准等,就是一种很务实的制度安排——不仅提出方向,而且给出实施路径。这种安排必将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首先要明确,转型发展是国家战略。转型发展不仅是理论概念,更是行动实践,是基于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而做出的战略选择,与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等国家重大战略有呼应关系;是澳门威尼斯人备用网址: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政策、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向和方式的重大调整。相关高校对此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有深刻认识。
  其次要清楚,转型发展有顶层设计。国家发展不仅需要坐而论道的理论家,而且需要身体力行的实践者。目前,我国学者发表论文数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引用率世界第四,但我们还不是创新型国家,我们的制造业总体距产业链前端还有差距。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是对我国高校体系的重新设计,而推动的重点就是应用型高校建设,这也是我国目前高校体系中的薄弱环节。这一整体设计包括院校设置、招生计划、拨款制度、治理结构、学科专业、人才模式、师资队伍、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等多个环节。
  第三要知道,转型发展依据强大的社会需求支撑。全国高校毕业生每年有700多万人,压力很大。可按当年价格,笔者计算了国内生产总值与普通高校毕业生数的比值,结果分别是1993年6.19、2003年7.23、2013年8.14,变化并不明显,甚至经济增长还高于教育增长,可见二者的不适应主要是结构和观念问题。毫无疑问,作为世界加工工厂和最大的潜在消费市场,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将为应用型高校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第四要明白,转型发展基于众多高校的发展愿望。在国家出台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政策之前,许多地方高校基于社会需求及自身发展的需要,已开始自发探索起“服务型、应用型、技术技能、行业特色、区域特点、创业型”等多种新型高校发展道路,殊途同归,驻马店共识的取得即表明了这部分高校的共同心声。
    转型发展重在实践
  这里的实践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转型高校要加强实践探索,走出一条适合区域发展需要的新型办学模式;二是这种模式必须加强实践环节训练,培养真正满足行业企业岗位要求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方向、理念有了,落实、实施就成为关键,而这仍需要改革创新。改革的主要方面有:
  教学模式。现代技术需要遵循科学原理,不知原理技术很难进步;技术又是习得的,需要真实环节训练。因此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是应用技术大学最基本的育人方式。所以,《指导意见》规定的实训实习课时必须占专业教学总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把行业企业的一线需要作为毕业设计选题来源等具体措施,就是要用制度性因素来保证实践环节教学。
  办学模式。它非常关键,制约教学模式,我们常说的千校一面指的就是办学模式,我们的高校转型是否成功也主要看办学模式。我们现在倡导的建立行业企业合作发展平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就是希望能在办学模式上有所突破,实现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治理模式。应用型高校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需要积极开展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办学模式,更是一种基本的治理模式。这类学校需要多方共治,我们需要把管理的思维转向治理。省级政府要支持转型高校开展理事会、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育集团等改革探索和建设。
  教师标准。转型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和产业视野,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呢?德国的应用科学大学作为上世纪新产生的一类高等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必须有五年以上行业工作经验,还大量聘任来自企业界的兼职教师,注重与区域产业结构的紧密结合,办学模式、教学模式与传统大学明显不同。因此,转型高校需要调整其教师结构,在岗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或开展定向培训,新进教师应该有产业工作背景,还需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带头人或兼职教师。新型高校需要新型教师。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

  1. 分享:
威尼斯人官网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鲁ICP备05022810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