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学生对菏泽历史文化的理解,提升实践能力,探索考古学科育人的创新路径,3月23日,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2024级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全体学生,在历史系党支部书记曹瑞臣、系主任高强、文博专业负责人孙振民及相关教师的带领下,走进菏泽市牡丹区南华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开展现场教学实践活动。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博馆员、项目执行领队闫桂林带领师生深入遗址核心发掘区,详细介绍遗址布局、考古进展及地层堆积、遗迹分布、出土文物等情况。闫桂林以生动的案例和严谨、专业的学术语言,将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激发了师生对考古的浓厚兴趣。师生们还参观了出土文物库藏和修复区,了解古代器物修复思路与方法,并在考古工地现场亲手体验洛阳铲等考古勘探工具的使用,近距离感受考古工作的严谨与魅力。此次活动以田野为课堂,以实践为纽带,师生认真观察,踊跃提问,现场学术氛围热烈。学生们纷纷表示,活动不仅增强了自己对菏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直观感悟,更锻炼了实践能力,激发了探索热情。
此次活动将田野考古与文博专业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提升文博专业师生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坚定文化自信、培育文明传承者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学校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探索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与地方文博部门协同育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文:人文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李媖、杨希泰